迈出那一步



名著,对学生意味着什么?从前的我,恐怕会答不上来。当我下定决心,抛开对名著的成见后,才有了回答它的资格。

第一次听见《傅雷家书》这个名字,实在不敢相信它是一本必读名著。家书?不就是爱操心的家长专门用来督促不在身边的子女的吗?脑中全是“你要努力上进,好好学习”之类的话,这样的家书为何能被尊为“名著”?一想到那其中可能充斥着的空话、套话,我马上对这本名著失去了兴趣。

等我翻开它时,想象中的字句没有出现,取而代之的,是一位沉着智慧的父亲对出国的长子的关切与思念。傅雷本身是个优秀的翻译家,在艺术方面也很有造诣。他写下的,不管是大段对人生哲理的思考,抑或只言片语的、简单浅显的诙谐短句,无一不表露出他的优雅与教养。贝多芬与肖邦的古典艺术从傅雷热情的笔下淌出,相信被他那明快语音所打动的不仅是傅聪,还有我曾对“家书”浅陋的成见。迈出这阅读的第一步之后,我从这本名著中读出艺术之美与赤子之心,对傅雷有了崇敬与佩服。

再次迈出探索的步伐,是读乔治·奥威尔的《一九八四》。它厚重的手感让我不时担心那内部的描写与叙事——是否会像《红与黑》那样,用旧时代的个个名词及我所不理解的方式,叫我不知其所云?斗胆翻开,第一页就把我吸引住了:空气中弥漫着腐烂卷心菜的味道,主角温斯顿在走道中缓慢地行走,身旁的海报上,老大哥经典的头像注视着这个即将反抗他的男人。开篇的描写只用几页便渲染出那压抑诡谲的氛围,我仿佛置身于那个极权社会,正秘密地找寻反抗之路。当晚一口气将它读完,回味悠长。原来长篇作品也可以这么引人入胜,它成为名著,靠的是作者老练的手法与其中的政治隐喻,而非那望而生畏的厚度。对于名著“又臭又长,无聊,晦涩难懂”的成见,在读完《一九八四》后消除了。原来,不是它们真的无聊,而是最初的我太浅薄,用无谓的有色眼镜曲解了它们。

从抗拒与误解,到惊叹与敬佩,现在,名著对于我来说,是那些作者智慧、远见与情感的另一种表现,也是我认识他们与艺术、社会的窗口。拉开从前蒙蔽我双眼的成见之帘,透过名著那微黄的纸页,我看见傅雷充盈着美的赤子之心,看见乔治·奥威尔的理性之光,看见老舍热爱的北京,看见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红色年代……迈出了阅读与探求的那一步,自己用心领会,才能打破成见,悟到名著们无穷的魅力。迈出那一步,名著于我,便似故人。

评论

热度(6)